评审委员会
赵玲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合物材料的轻量化技术”,解决了聚合物新材料工程化、高端化、轻量化的系列难题,创制的新型高效反应器和聚合物脱挥设备、开发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聚合物新技术和新产品均已成功实现工业应用。
唐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唐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国务院政府特贴(2002),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纳米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材料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Plastics”、“中国塑料”期刊编委。长期从事聚合物多相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包括:支化/接枝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发泡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碳化与阻燃、聚合物可控降解与回收再利用。三项聚合物发泡技术实现产业化,产品应用于风电、核电及汽车领域。
何亚东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何亚东,博士、教授、博导。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40余项横向科技项目。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专利受权3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王桂龙
教授
山东大学
王桂龙,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Journal of Cellular Plastics》、《Cellular Polymers》期刊编委、模具制造与成型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7600余次,H因子52。
翟文涛
教授
中山大学
主要从事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拥有1600平米的聚合物发泡材料研发和孵化平台,在多个行业协会和学会兼职,担任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先后主持国家、省市、企业横向项目50多项。主持开发的ETPU釜压发泡(2016年)、EPP釜压发泡(2020年)、超临界流体胚模发泡(2021年)技术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创新技术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获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Polymer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篇,论文他人引用7300次,获得中国、美国授权发明专利45件,许可、转让、联合企业转化专利20余件。撰写《高压流体釜压发泡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项。
廖霞
研究员
四川大学
研究员、四川大学-多伦多大学国际聚合物发泡研究中心副主任、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和多伦多大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超临界流体聚合物发泡研究,拟通过突破和解决微孔发泡相关理论和关键瓶颈技术问题,开发新型轻质、高性能功能化微孔聚合物泡沫材料。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项。2006年获美国ANTEC发泡分会最佳论文奖。
王向东
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
王向东,工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秘书长;中国轻工业聚合物发泡材料加工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研究开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生物降解聚合物发泡材料以及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聚合物发泡材料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